【判断题】 厂区消防栓布置间距不应超过150m。

  1. A、正确
  2. B、错误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 【判断题】

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 A、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 B、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 C、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 D、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第2题 【判断题】

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事故隐患应当报告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B、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 D、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第3题 【判断题】

2010年3月10日早6点45分,某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生产分厂4号电炉出炉过程中,水淬槽内产生积渣,使水淬槽内水倒返,流入地坑。炉前操作人员在出炉结束后,在没有对地坑内是否积水和铁轨积渣进行安全确认的情况下进行拉包作业,小包铁水外溢,遇地坑积水发生强烈物理反应,产生气浪将打包冲翻,打包铁水遇地坑积水产生强气浪,冲击4.5米平台,造成附近8名作业人员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两人伤势较重。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急于下班,拉包速度过快。

  • A、正确
  • B、错误
第4题 【判断题】

电力电缆线路主要由电力电缆、终端接头、中间接头及支撑件组成。电力电缆敷设有严格要求。下列关于电力电缆敷设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可以采用有防腐措施的非铠装电缆
  • B、应当将电缆线路敷设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位置
  • C、电缆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时,应当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 D、电缆进入电缆沟、建筑物、开关柜处应予封堵
第5题 【判断题】

某厂进行职工安全教育,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长甲为大家系统讲解了我国安全管理方针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等。甲讲,所谓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甲进一步说,所谓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能量逆流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大小、能量集中程度、接触能量的人体部位、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能量的种类。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 B、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 C、所谓“预防为主”就是预防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第6题 【判断题】

2008年6月11日上午7:00左右,炼钢丙班作业长杨某接炼钢厂生产工程师李某通知,下班后组织本班员工到废钢池捡拾废钢。8:15分当班人员47人到废钢池边集合,随后员工相继进入废钢池东侧,开始捡拾废钢,8:20分,5#天车止档自15米高处突然坠落,砸在炉前工陈某的头部(安全帽上有冲击的裂痕),现场人员组织将其送往县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这起事故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是()。

  • A、组织专业检查组,对天车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存在隐患,立即整改。
  • B、采取分区检查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公司范围内的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明确隐患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限期整改。
  • C、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对作业指导书进行规范,重点检修项目必须有专业管理师作现场监督指导和验收。
第7题 【判断题】

起吊重物时,允许作业人员站在吊物上,但禁止利用吊钩来上升或下降。

  • A、正确
  • B、错误
第8题 【判断题】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规定:必须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

  • A、应急措施
  • B、风险内容
  • C、危险程度
第9题 【判断题】

VOD与RH—KTB等真空吹氧脱碳精炼装置、蒸汽喷射真空泵的水封池应密闭,并设风机与排气管,排气管应高出厂房2~4m。所在区域可不设置“警惕煤气中毒”、“不准停留”等警示牌。

  • A、正确
  • B、错误
第10题 【判断题】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